乡村四月闲人少。小满这天,记者走在内丘县岗底村“三沟两峪一面坡”,只见果农们疏果、套袋忙。
第二天一早,记者被村喇叭播放的《我有一支歌》叫醒。
这一首反映岗底幸福生活的歌词唱道:“牵马跟骡驹儿,赶集带着孙儿。”“日子成了歌儿,唱给咱最亲的人;踏上了小康路,感谢党的恩……”
村民杨增林对记者说,岗底村民把日子过成歌的向往成真,是杨双牛把它作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了36年,三唱“圆梦曲儿”的结果。
一唱——户均收入一万元
村看村,户看户;万元户,真正富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人美好生活向往的写照。
1984年,杨双牛当上岗底“当家人”之前,开贸易货栈成了村民羡慕的“万元户”。
这一年,他当选岗底党支部书记。念着“和尚顾家两头不发”的理儿,他关掉自己的贸易货栈,一心想让村民家家成为万元户。
因为岗底那时穷得掉渣;人均收入不足80元。聋哑和智障者20多人,17条老光棍娶不上媳妇。
当时,全村的家底:162户,406口人,人均19亩山、半分田。
恨穷的杨双牛看到,靠地吃不饱肚子是地少,靠山吃不上山是山荒。
“荒山变成‘摇钱树’,家家能成万元户。”
从1985年开始,将分包到户的山场统一收回,由村民集体治理,实行“五统一分”(统一设计规划、统一组织施工、统一组织服务、统一质量标准、统一检查验收,分户承包经营)。
10年苦战,村民投义务工40万个,动土石210万立方米,修地上小水库4座、地下水库1座,拦水坝2500米,栽种果树10万株,按照“山、水、林、田、路”综合治理的要求,高标准治理了“三沟两峪一面坡”的8000亩荒山。
山场得到治理,他们又确定了“五分一统”(分户专业承包,分散经营管理、分类技术指导、分清权利责任,分级独立核算、统一品牌销售)管山、管树的“统分”结合的管理体制,实现了山场有效地治理和管理,兑现了“收荒山放绿山”的承诺。昔日的荒山披绿,累累果实满枝头。
杨双牛带领岗底人奋战12年,荒山变成了“摇钱树”。1997年,岗底家家收入超过了一万元,万元户的梦想成真。
二唱——人均收入一万元
岗底家家实现了万元户梦想现实,使杨双牛产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——村民人均收入一万元。
要实现这一梦想,按一个家庭4口人算,就意味着每户年收入比万元户提高四倍。
就在这个时候,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来到岗底科教扶贫,给杨双牛带领村民实现梦想送来了科技“金扁担”。
杨双牛遵循“农村要想富,专家加支部”理念,把李保国老师当成“财神”,李保国老师把岗底当成家,一住就是20年,直到去世。
“专家加支部”,“加”出了岗底金山银山的成色。
李保国老师在岗底种植的富士苹果中,好中选优,优中改良,研究出了世界独一份的一、二、三号富岗苹果。
李保国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了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,果农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管理果树,生产出来的苹果着色、果型、个头等像一个模子脱出来的。
“把我变成农民,把农民变成我。”李保国在岗底坚持他的“两变”理论,把岗底191名“农民”变成了“我”。岗底被人民日报称为全国“第一个‘持证下田’的村庄。”
岗底特征的果农,在周围村果农眼里成了“李保国”。吃上“科技饭”的岗底果农,除了种好自己的果园,还行走在800里太行搞技术服务,服务一天,除了管吃管喝还能挣150元服务费。仅技术服务一项,果农年收入100多万元。
“金扁担”挑出了“金苹果”。富岗苹果获得99世博会银奖,中国驰名商标,2008奥运会专供产品、河北金名片。成了国际品牌上上品的富岗苹果,由论筐卖变论个儿卖,苹果在树上,货已有了主。
到2010年,杨双牛带领乡亲们奋斗了13年,实现了唱圆了第二个梦想曲儿,岗底人均收入到达了1万元。
三唱——人均收入4万元
第二个梦想实现后,杨双牛又萌生了第三个梦想——人均收入4万元。比第二个又提高了四倍。
杨双牛说:“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高,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必须跟上村民的向往对标调高。”
杨双牛实现第三个梦想“对标调高”的决策是把好苹果卖上好价钱。
他第一个功课是保苹果品质,让消费者吃上有品质的苹果。严格按128道苹果标准生产工序,一道都不能少。果农谁少一道罚款500元,少两道罚1000元,少三道罚3000元。
投资100万元上了苹果安全追溯系统,为每个苹果打造了“电子简历”。真正实现了果园以“户”为单位、产品以“个”为单位的全程绿色安全监控。让消费者买得放心,吃得安心。
投资5000万元,建有万吨气调苹果保鲜库;专卖店设有冷藏室,运输有冷藏车,冷链销售保证消费者一年四季吃到鲜苹果。
富岗苹果如何定价?杨双牛发现日本世纪一苹果,卖100元一个。便将富岗最好的苹果一个定价50元。结果,第一年送得多买得少,第二年买得多送得少,第三年抢着要买不到。今天,富岗最好的苹果已经卖到100元一个,还是供不应求。
“从商品到货币,这是‘惊险的跳跃’,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,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,而一定是商品的所有者。杨双牛成功了。”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褒奖杨双牛。
十年磨一剑。2020年,杨双牛带领群众奋斗了10年实现了他第三个梦想,岗底人均收入达到4.6万元。
杨双牛三个梦想像三个圆梦曲儿,他圆了三十多年,把老百姓的日子圆成了歌,正像岗底村喇叭天天播放的《我有一支歌》唱的那样:人丁兴旺、骡马成群的“一支心中的歌,唱成了圆梦的曲儿……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