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4年,内丘县岗底村8000亩山场,200亩薄地,人均荒山14亩,人均耕地1分半,人均收入不足80元。
“当村官要始终想着让村民富起来,当干部要学会闯市场的本领。”寸草难长的坡,荆棘丛生的沟,“刺”醒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:荒山变成摇钱树,岗底才能富。
杨双牛组织村民到邢台县前南峪村参观后,讨论决定:种果树。
杨双牛和群众一起苦、一起干,高标准治理了“三沟两峪一面坡”,治理荒山7800亩,栽种果树10万株,并全部分给村民。昔日的荒山村,成了“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”。
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入,农产品定价机制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。看到那些进口苹果卖得比国内苹果贵十多倍甚至数十倍,杨双牛和岗底人“受刺激”了。
杨双牛请来了“科技财神”李保国,以红富士苹果在岗底村的生产特性为依据,改良研发了适合岗底气候、土质特点新品种,又独创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,投资1400万元安装4000吨气调库,并在全省第一个给苹果安装了追溯系统……
富岗“一、二、三”号苹果新品种在岗底诞生。她含有18种氨基酸,其中15种高于全国代表值。
优质的富岗苹果先后获得世博会银奖、中国驰名商标,并成为2008年奥运会专供苹果,岗底村的果园成为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的样板……
2009年,当时的邢台市农业学校开展“送教下乡”,把学校搬到农民家门口,把试验田设在田间地头。杨双牛在富岗苹果生产基地腾出两个教室,送100名果农上了中专班,农闲上课,农忙下田,三年修业。2012年,这100名农民在家门口拿到中专毕业证书。
随后,岗底又与邢台农学签订协议,请农校的老师到村里对全村18岁——55岁的208名果农进行果树专业技术培训。为了鼓励村民学习,村委会对获得果树技能证书的村民种的苹果,每公斤收购价比无证的多2角钱;年满60岁的持证者享受村里的养老金比无证的多一倍;对考试前三名的村民分别奖励1500元、1000元和500元。
191名学员顺利通过考试,分别获得国家承认的初、中级果树工证书。岗底成了全国第一个“持证下田”的村庄。杨双牛还鼓励中专毕业的果农上大专,有62名果农就读了大专,今年他们毕业之后,要读中国农业大学的本科。在不久的将来,岗底将有一批自己的苹果专家。
如今,杨双牛带领岗底人正向着下一个目标迈进:2020年人均收入要达到5万元,全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