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齐国辉
各位领导、各位同志,大家好:
我从1996年硕士毕业加入李保国老师团队,如今已是整整20个年头了。20年来,我见证了李老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,创新了一项又一项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的新技术,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山区开发的典范,从邢台前南峪、内丘岗底、临城绿岭、平山葫芦峪,再到多得数也数不清的帮扶点,他所到之处,都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,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、富起来,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巍巍太行山上。
跟随李老师20年,时时刻刻感受到他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,严谨求真的科研态度,务实创新的科研作风,产业富民的责任担当。
我刚进课题组时,就听老同志讲过李老师年轻时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山地爆破的故事。那是1983年,李老师跟随课题组到了邢台县前南峪村,针对当地土层薄,不涵水,课题组重点在土和水上下功夫,展开了对山区爆破整地技术的探索。李老师作为课题组年轻成员,凡是苦活累活危险活都争着多干。有一次,他和课题组成员在一片山场安放了几十眼实验炮,随着“嘭嘭”的爆破声,细心的李老师发现有一眼没有响,为了找出准确原因,他快速走出掩体,直奔那个爆破点,同事们大声地喊“危险”!他只是转过身来,对大家摆摆手。他轻轻地扒开松土,小心地拆除引信,做完这一切,他已经是汗湿衣背。李老师跟随老教师起早贪黑,几个馒头一壶水,山当餐桌地当炕,摸清了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,提出了“荒山造地”的设想,形成了“聚集土壤、聚集径流”的造林理论,开创了太行山绿色生态发展的新模式,140万亩荒山由此披上了绿装,前南峪村获得了联合国“全球环境五百佳”的提名奖。
在林果生产领域,最怕的是什么呢?是自然灾害,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可能让农民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。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李老师在面临突发情况时,反应快速、应对沉着,让濒临绝望的果农露出希望的笑容。2013年4月18号、19号,正值果树的盛花期,本来温暖的天气突然由晴转阴,由阴转雨,随后下起了鹅毛大雪,气温骤降。处在山区和丘陵区的内丘和临城温度直降到零下5度。在保定上课的李老师立刻意识到情况危急,通过电话指导农民“摇树除雪、熏烟防霜、霜后及时补充营养”,叫人赶快上山,马上把树上的积雪摇下来,赶紧向果园运送柴草、锯末,在果园内熏烟。一晚上电话不断,李老师几乎是彻夜未眠,天刚蒙蒙亮,他又开车来到了绿岭、岗底,他的到来让所有人的心里都踏实了。
经过李老师的指导,当年在河北省中南部苹果几乎绝产的情况下,岗底村3500亩苹果几乎未减产,而且还卖上了好价钱,秋季漫山遍野红彤彤的苹果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观光采摘。当年河北省中南部核桃几乎绝收,李老师指导的绿岭基地却收获了40万斤核桃。
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,李老师总是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,从运作市场开始,围绕市场做强整个产业,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富裕。在绿岭公司成立之初,李老师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,发现当时市场奇缺的是薄皮核桃。而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公司化经营的模式,最适宜发展的产业就是种植早实薄皮核桃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他成功选育出我国目前综合性状最好的核桃新品种——‘绿岭’,所推行的“早实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”被认定国内首创,研究形成了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。如今,这些技术成果被丘陵区农民复制,仅邢台市,薄皮核桃年产值就超过20亿元。
作为一名大学教授,他为什么一年200多天扎在山里?因为他始终坚持一个理念:“生产为科研出题,科研为生产解难”。他常说,“老百姓需要什么,我就研究什么”。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,为了农民的需求,为了产业的发展,他一次次探索创新,一次次开辟“战场”。2009年开始,在平山县葫芦峪,他把山区“山水林田路”综合治理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,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,探索“大园区、小业主”的经营机制,创建了我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。2014年,在南和县,他开始了红树莓种植技术的研究,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红树莓苗木组培中心,打算用3年时间实现年产1000万株苗木。
这两年,他还谋划运作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,要把太行山区的农业企业进行大联合,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,每个企业专做一项产业,苹果由富岗公司来做,核桃由绿岭公司来做,红树莓由至高点公司来做,造地由葫芦峪公司来做,以此打造太行山区的农业航母。
作为一名教师,李老师热爱教育事业,尽管每年在外200多天,仍然承担着本科、硕士、博士的课程,总能及时赶回来上课。他认真备课,总是将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课件中。他讲课风趣幽默,学生都愿意上他的课。李老师要求严格,对研究生提出了阶段目标管理制,让学生明白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,并按时高质量完成,他培养的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很快都成了顶梁柱。李老师鼓励硕士研究生考博士,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,他经常讲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:大学毕业6年考取了果树学硕士研究生,通过学习果树,才能将苹果、核桃等产业做好;硕士毕业12年考取了经济林学博士研究生,通过学习经济林,才敢于涉足红树莓;他的硕士研究生多数年份都有考上博士的。李老师关心学生,有时拿出工资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。与同事相处,始终关心他人,知道我怕冷,冬天出门前总是提醒多穿点衣服;吃饭时经常说“多吃点,你是干活的主力”;但在报成果时,他却把我们往前推,在荣誉面前他从来不考虑自己。
李老师,您走了,至今我都难以接受,多么希望这一切是一场噩梦啊,多么希望还能听到您的声音:“咱们明天去平山”、“咱们下午商量课题验收的事儿”……但我知道,这一切都不可能了。您爱所有的学生,希望多见他们。您还记得吗?三年前我曾对您说,“李老师,等你80岁时,我来组织,要把咱们所有的学生都召集来,给你过80大寿,那种感觉太美妙了”,您笑笑,答应我了。您向来讲信用,可这次为何失约了呢?当您的60多名学生跪倒在您的灵柩前,哭喊着呼唤您的时候,您可曾听到哇?
您走了,但咱们的团队还在,您的精神、您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,您是一面旗帜,引领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,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,把您未完成的事业做得更好。
李老师,您放心吧!
谢谢大家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