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经济参考报》报道,“满200减100”、“千万进口食品1元秒杀”———近日挂在中粮集团所属的我买网首页上的广告吸引了众多消费者。然而,一些在电脑前奋战拼抢半天的消费者,收到货物后勃然变色:费了半天劲儿,“秒”来的却是一堆快过期的食品。
对此,许多博友认为,虽然商家在理论上是可以卖临期食品的,但消费者拥有知情权,必须告知。对于有意隐瞒临期食品信息的商家,监管部门应该严惩不贷。更重要的是,应尽快出台明确规定,处理好临期食品售卖问题,确保消费者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临期食品防不胜防
据行业惯例,保质期只剩1/3的食品即可算是临期食品。许多博友反映,在网上购买食品时,经常会碰到这种临近保质期的情况,一不小心就会中招。
博友“文颂弦”称,在中粮我买网下的订单,买了果汁一箱,结果发现还有俩月就过期了。
博友“美丽的小Y 88”表示,买的玉米油,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过期了。中粮我买网这是卖临期食品吗?为什么页面没有提示?价格也不比超市便宜!
博友“渐渐渐渐消失不见”质疑,我买网竟然在未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销售临期食品,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监管机制?
销售临期食品并非我买网一家。博友“油炸大肉包”反映,苏宁易购卖的食品,居然还有十几天就过期。博友“anabasis”表示,一号店也有同样的问题。
知情权不容漠视
博友“CFSA _钟凯”认为,理论上商家是可以卖临期食品的,主要的手段是降价或捆绑促销、放在货架前排等。不过,商家应该通过正常渠道光明正大地销售临期食品。
“促销应告知原因,消费者自己掂量要不要去占那点小便宜。”博友“下午PM”表示,在中粮我买网买的饼干“打开包装才发现不到两月就到期了,早知道临期,再便宜我也不买”。
不少博友认为,商家隐瞒临期产品实情,实质是欺骗消费者。临期食品并不是不能吃,只要价格够优惠,有需求的顾客自然会去买,但商家必须给消费者一个知情权,这样既可以为商家建立信誉,也能让消费者买个明白。
博友“中大岭院金融_小荣”认为,糊弄消费者,必被消费者抛弃。
监管力度要加大
据了解《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》虽然要求,商家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,也就是临期食品需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,但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。此外,尽管业内将接近保质期1/3的商品算作临期食品,但没有硬性标准,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。
不少博友建议,国家应该尽快出台销售临期食品的相关管理细则,对处罚措施、临期期限等做出明确规定,确保消费者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同时,消费者在购物时应留意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不要被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所迷惑。
博友“媒体民工韦春雁”认为,对于有意隐瞒临期食品信息、欺诈消费者的不法行为,有关部门一经查实,必须依法严惩不贷。受害者应该可以起诉商家,应该有像国外一样的罚金,罚得它“肉痛”。
博友“CFSA _钟凯”提醒,降价促销和捆绑销售的产品要注意看保质期,它们往往是临期食品,消费者必须保持警惕。还有博友表示,购物前就问清细节,尤其要问清楚生产日期、保质期,并协商好退换货细节,并妥善保管聊天记录。一旦上当受骗,就要及时维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