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《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(2014—2020年)》正式发布,这个关注“舌尖上的健康”的文件,引起了不少媒体的解读,也引发了关于饮食习惯和消费理性的思考。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,对很多人来说,就是“吃”的狂欢。在物质丰盛的今天,我们享受着各种美味,但也面临胡吃海喝、暴饮暴食带来的困扰。
“吃多了”,不但没能吃出健康,反而吃出毛病来了。一个重要原因,在于“舌尖理性”的匮乏。比如,由于没有科学搭配、平衡膳食,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中存在“营养不足”的问题。我国居民维生素A、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,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,这种“隐性饥饿”的蔓延,正成为公众健康的危险杀手。
改革开放以来,国人告别了长期的温饱不足,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很少有关于饥饿的记忆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由“吃饱吃好”逐步向“吃得营养、吃得健康”转变。近年来,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热点,就反映了人们这方面的焦虑。然而,“吃伤了”、“胃爆炸”、营养不良等现象的存在,则提示了我们饮食健康的另一面,那就是舌尖上的理性、餐桌上的科学,同样不可缺席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