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道都不能少之苹果树“吃错药”

 

人能吃错药,苹果树也能吃错药吗?

能。不信?给你讲个故事。

改革开放初期,岗底村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杨双牛带领全村干部群众,拉开了治山、治水、种果树战斗的序幕。到了1986年,山坡上种植的苹果树长得郁郁葱葱,好不喜人。按照常理,苹果树是三年见果,四年丰产。到了1987年,第一批栽种的苹果树树龄已经4年了,光长枝条不结果,到了第5个年头,还是一群不下蛋的

这时,有人开始怀疑岗底村的土质是不是不适合种植苹果树,还有人背后说:种苹果树是劳民伤财。面对议论,党支部一班人坚定信心,派专人到省里的林果部门向专家请教。专家告诉他们,苹果树光长枝条,不开花不结果,那是长了,必须调整树势促进成花,并推荐了一种叫多效唑的植物调节生长剂。

多效唑买回来后,他们立即在苹果树的叶表喷施。第二年,苹果树的枝条明显短了,花也开了,果也结了,但开的花都是一堆一堆的,结的果不仅个头小,而且没有果柄,吃起来口感也差。原来,多效唑对果树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因为用量过大,才出现这种现象。多效唑对苹果的着色、口感和含糖也有一定副作用。

不服输的岗底人,再次派人到外地寻找灵丹妙药。在专家教授的帮助指导下,他们学会了扭梢技术。具体操作方法是:当新梢长到25厘米以上时,于半木质化部位扭梢360度向下弯曲,抑制长势,促进成花。这一招还真见效,当年成花,第二年结果,不下蛋的终于下蛋了。后来,岗底人还学会环割、环剥、拉枝等管理技术,苹果树再也不多效唑了,苹果的产量逐年提高,质量越来越好。

现在,岗底人生产的都是无公害有机苹果,不用化肥不用药,再也不会发生吃错药的事儿了。